从大到强,网络强国战略落地生根
2014年2月2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,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、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,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,总体布局,统筹各方,创新发展,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。
这是“网络强国”的第一次高光亮相。彼时,我国网民规模6.18亿,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5.8%,4G网络商用还刚刚起步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,中国成为网络强国还面临着6大关卡,其中前3个分别是,网络基础设施,互联网应用,技术与产业布局。
2015年10月,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“十三五”规划《建议》,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。网络强国战略涵盖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、信息通信业新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方面面。自此,信息化建设驶上了快车道,并逐步与各领域深度融合。
2018年3月,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。去年4月,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。习近平总书记用“五个明确”高概括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:明确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,明确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,明确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,明确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,明确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。
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信息化、网络化对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各领域的融合与渗透越来越快,互联网引领的数字经济不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,还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、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中起到重要作用。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,网络强国的战略价值凸显,路径与方法也更加与时俱进。
近日,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第43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8年互联网普及率为59.6%,较5年前提升14个百分点,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.17亿,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更是提升至98.6%。网上约车、在线教育取得较快发展、网上外卖、互联网理财、网络购物、短视频用户规模均呈现高速增长,“互联网+”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充分显现。
事实表明,过去五年的高速发展,让沟壑变通途。网络强国的阻力关卡正在逐个突破:中国的互联网速度与普及率已经大幅提升;芯片突破国外垄断;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中,中国占据半壁江山,排名仅次于美国。
互联网与实体经济、居民生活的融合速度走在世界前列。福州的老人买菜已经使用移动支付;乌镇的居民看病用上了互联网诊疗;越来越多城市的百姓网上办事不跑腿。杭州、北京互联网法院让网络空间治理走上正义惠民快车道。不仅如此,大数据开始用以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,上海的电力厂运用大数据运算,降低耗能,提升煤炭发电利用率;广东某知名家电厂商的生产车间内已全部实现智能化操控。
网络强国的战略已经落地生根,但更有待开花结果。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》提出的网络强国建设的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,第一步到2020年,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第五代移动通信(5G)技术研发和标准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。但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依然存在差距。作为中华民族百年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,网络强国战略任重道远,前景充满期待。
根之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。更多有关互联网发展的奇迹、与实体经济交融的火花、改写百姓生活的美好,有待脚踏实地的践行。